欢迎访问广元市水利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保“孺子牛” —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水利局工程师谢德君

水保“孺子牛” —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水利局工程师谢德君

日期: 2022-08-23 浏览量: 2249 来源: 市水利局 分享:
【字体: 打印

42年前,稚嫩未脱的青葱少年走出校门,满怀梦想和憧憬离开自己的故乡南充市西充县来到苍溪县,走进县水利电力局开始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进入水电局以来他从事水利水保工作,那时的他,人生刚起步,感觉时间很漫长!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42年的今天,他再回首往事,一切如梭,感觉岁月过得太快,眨眼的工夫,即将退休,细数走过的岁月,他百感交集。

萌芽,在平凡中“逐梦”

1981年7月,刚从四川省水利经济管理学校毕业,揣着水工专业的文凭正式步入苍溪县水利水电局,从此开始逐梦远方。有文凭、有专业知识,但他知道自己缺乏实践经验和经历,他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认真做笔记,下乡到农村开展工作,他通过认真听、仔细看、详实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比、融化,白天跑一天,晚上回到宿舍,其他同事吆五喝六去开展娱乐活动,他一个人静静地在宿舍看书,结合当天下乡的所见所闻开始整理笔记,进行消化,融会贯通。参加工作那一年,他行程1.5万多公里,记录5万多字,磨破鞋子5双,这一年的奔走,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注入了热情,他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业务技能不断提高。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是留给准备好的人。他的虚心、好学、吃苦精神,给身边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同事都喜欢上这位“知识青年”,对他的传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保守,慢慢地他从理性到认知,到实践,到独立开展工作,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独立工作”状态。但他一直谦虚谨慎,不张扬、不骄躁,始终保持勤学善研、低调做事、严谨做人,把精力和青春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自任水土保持办公室负责人以来,他与股室成员打成一片,经常围绕如何宣传水保、如何加大水保执法、如何治理等与同事一起研究,因为热爱,他一直坚持执着。

执着,情系梨乡“热土”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自从他到苍溪水利局工作以后,一直致力于水土保持的工作,从90年代中期,他就开始针对山丘区的实际情况,不断行走在山间田野,翻山越岭,过沟淌河,走进百姓家,与他们拉家常,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串串文字、一组组数据,多年来,他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庭园水保”治理模式,他在陵江镇玉女村开始试行,得到老百姓认可,该村老百姓积极参与,修水、修路、大搞庭园水保,改善了人居环境,改变了生产条件,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在生态庭院建设中,在全村建蓄水池,打深水井,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并因地制宜建了不少“丰保坑”,配套设施完善,所有的塘堰都建有沉沙凼,微水池也基本上配修了引水渠和沉沙凼。全村36口塘堰,标改27口。通过标改,塘堰清淤泥由1年清淘一次,变为3至5年才清淘一次。通过实践不断的提升,2004年,他探索形成苍溪“六个一+三配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六个一”,即: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3000元以上的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个院坝,一条便民路。 “三配套”,即:一是园、圈、气生态循环配套,二是退、改、调生态环境配套,三是生态经济与生态庭院文化建设配套)。

陵江镇孙坪村孙家坪虽离县城很近,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加之水利工程少,又是一个荒芜的旱山包,老百姓便取名为“干霸王”。

闫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于2004年实施,该项目是2003-2005年鹤鸳项目区“长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工程项目,省级下达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总投资60.4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6.8万元,地方自筹13.69万元。建设主要内容为: 坡改梯300亩,经果林600亩,水保林3100亩,1000立方米蓄水池一口,100立方米蓄水池5口,沟渠2公里,便民路1.5公里。

通过项目的实施,筑巢引凤,外出务工人员李冬看到前景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停止了外出的脚步,就在家门口发展种植业,通过两年时间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三年开始收入逐年增加,果树的管理也逐步走向成熟,从2007年60万元的收入到2008年实现收入90万元,通过他的传帮带,实现周边辐射,带动乡村邻里种黄金梨1200亩,短短的三年时间,一片荒芜的山坡地变成花果山,每年三月梨花开的时候,到这里赏花的人络绎不绝,成了远近闻名的“梨园雪海”,“干霸王”的名字渐渐消失,“花果山”的名声随花远扬,“以花为媒”拉动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的钱袋子越鼓越大,幸福的笑脸越来越多,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房前屋后种果树,鸡鸭成群一大路,种养铺就致富路。自2004年以来,苍溪县水利局以闫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的治理经验为蓝本,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先后投入资金85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5平方公里,种植黄金梨、核桃、猕猴桃等经果林12750亩,实现年收入6375万元,治理区呈现“山顶绿帽子、山腰金带子、山脚粮屯子”综合效益。随着观念的更新,形势的发展,苍溪县水利局不断总结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着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进一步理顺思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水利脱贫攻坚工作中,将水土保持项目与园区建设并联打造,秉承实施一个水保项目,治理一方水土流失,助推一片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经济增效,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红利。统筹山、水、田、林、路、渠、村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坡面与沟道、上游与下游、治理与利用、植物与工程、生态与经济兼顾,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花架子,本着治理见成效,改善环境,贴近实际,惠民致富,新建骨干工程,完善现有工程,巩固已建工程,建成既能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又能保证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推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在5个现代农业园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配种经果林3500亩,投产后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将水土保持治理与新农村园区进行结合,文昌镇古井村实施水保项目后,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产值实现110吨,收益220万元,实现群众脱贫奔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与老百姓建立了感情,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交流咨询相关业务知识。

谢德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在从事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归纳总结出苍溪县庭园水保治理模式。他撰写的《苍溪县庭园水保的成效与经验》刊载在《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上,对“庭园水保”这一新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2005年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讨会,《苍溪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效与经验》一文,提出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与改善人居环境应走的道路。“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论文集收录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受到长委水保局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被水利部水保司誉为新时期更高层次的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在全国推广。2008年10月20日,“山丘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4月“山丘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获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创新,科技发明“赋能”

在推进常规化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中,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投入资金52万元,在苍溪县陵江镇江南村八组老鸱山建水土保持监测点一个,所在流域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支流沙人沟小流域。监测点地处苍溪县深丘地区,土壤类型为黄壤。监测点布设5个标准径流观测小区,其中5°两个、10°两个、15°一个,每个径流小区水平投影长20米,宽5米。径流场面积约800平方米。主要由径流小区、集流槽、侧面截水沟、观测房等组成。仪器设备有自动气象站、烘箱、电子天平、泥沙采样仪、泥沙含量测定仪等设备。2018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属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每年对相关数据进行常态化监测,进一步摸清水土保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成因与规律状况,掌握制定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有关情况,是贯彻新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和水土保持“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总要求的重要基础,为水土流失治理精细化和管理,对山丘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有效、科学的依据和数据,在今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不断融入科技元素,创新苍溪名片。


几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农民的儿子,心里总想着百姓事,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在下乡开展工作期间,常见到塘堰蓄水少,主要原因是传统堰型开敞式溢洪道,排洪能力弱,度汛所需滞洪库容大,导致有效库容小,汛末蓄水少,时有“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现象,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急需要解决塘堰既要多蓄水,又要防洪安全不出问题。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水利水保工作的他,进村入户与老百姓打交道,自然把农村塘堰的问题看在眼里,常想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谢德君通过很长时间认真思考:能不能将“迷宫堰”原理运用于溢洪道上?都江堰“深淘滩 低作堰”我能不能“深挖槽,高作堰”呢?于是他开始进行折叠堰的设计,经过分析计算、反反复复若干次的构图修改,折叠堰设计图终于绘出来了。从理论计算上是可行的,然而到底排水效果怎样?为进一步验证,谢德君请教业内人士,自己又买来材料制作模型,利用周末请同事协助,冒着烈日开始做试验。他先用水将模拟塘装满,然后排放,一遍又遍,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测量数十次。经过几个周末的对比试验,从理论研究可行,一般情况只要下游不产生壅水,其排水能力就是开敞式溢洪道的几倍。

2011年第7期, 谢德君撰写的《塘堰迷宫堰工程设计探索与实践》在《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刊登。2012年5月11日,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在成都召开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学术交流会上,谢德君介绍了折叠堰设计原理。学会秘书长点评“折叠堰具有立竿见影的效益,一个小小的改变却有如此大的功效,不但排洪能力是原先的几倍,而且可增加塘堰蓄水15-30%,投资少、见效快、结构简单并且便于推广”。四川大学教授,高速水流实验室主任曹述尤说“一个基层水利人,有这样的创新难能可贵”。2012年10月18日,以“农田水利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省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委会邀请全省农水科技工作者参会上作学术交流。2012年9月19日,“折叠堰”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13年4月,“折叠堰”参加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在北京组织的第十届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并进入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广目录。

折叠堰技术作为一项水利科技创新,它能在确保塘堰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使塘堰多蓄水0.5-1.0米,增加用水保证率,消除因排洪不畅所导致洪水翻坝或垮坝危害,使塘堰度汛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多蓄水与防洪安全的矛盾,增加了塘堰的安全系数,挖掘原有水利设施潜力,提高工程防洪能力与蓄水效益。从此,让塘堰排洪无安全之忧,折叠堰是塘堰名副其实的“护身符”。

目前,苍溪县在100多座塘堰上推广使用折叠堰技术,增加蓄水库容50多万方,相当于凭空多建了5座小(2)型水库,而现在建一座小(2)型水库投资约2000万元以上,可见效益十分可观。苍溪县塘堰一般水面为5-20亩(即水面3330-13320平方米),若按10亩水面计算,增加1米蓄水就可增加6670方的库容(相当于建67口100方的蓄水池,建1口蓄水池投资约2.0万元,而一个折叠堰投入仅0.3-0.5万元)。

苍溪县有塘堰10000多座,如果30%改为折叠堰,全县有3000座,可增加蓄水 3402万立方,增加灌溉面积11.3万亩,增加水稻产量 6.8万吨,农民一年可增收0.9亿元,可新增人口容量24万人。四川省有塘堰40万座,若按30%改为折叠堰,全省有12万座,可增加蓄水 13.6亿立方,增加灌溉面积453.6万亩,增加水稻产量272.1万吨,农民一年可增收35.4亿元,新增人口容量 952万人。

多年来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大力宣传推广,县水利局利用各种机会培训对外宣传,四川农村日报、广元日报做了大量报道,省、市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多次现场介绍折叠堰技术功能与效益潜力。在后面的塘堰整治中苍溪县很多乡、村干部在标改塘堰中主动要求搞成折叠堰。五龙镇大树村老红光塘堤坝上,近17亩水面的塘堰,满盈盈的一水库水,微波荡漾。村党支部书记代昌明说:“2011年‘8.23’洪灾,这个水库泄洪口排不赢,洪水翻坝,直接威胁水库下26户、90人的生命安全,村上组织30余人昼夜排洪抢险,转移受灾群众。2012年9月,我们对泄洪口按折叠堰的设计进行改进,蓄水增高1米,增加蓄水1万余立方米。夏季洪水比‘8.23洪灾’还严重,但塘堰安然无恙”。代昌明愈说愈兴奋:折叠堰既解决了防洪安全,又增加了蓄水量,解决了我们的农田灌溉和牲畜、经果林用水,人均收入比过去两年大增,折叠堰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堰”。

主办单位:广元市水利局
联系电话:0839-3268081 网站邮箱:gycshuiwuju@guangyuan.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