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责任重担当。迅速传达11月14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借鉴黑龙江、江西、陕西三省经验交流成果、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重要讲话精神及区政府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今年以来,各级部门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对标年初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完善体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一把手”负责机制,顺利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
(2)合力聚焦补短板。针对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薄弱、设施管护落后、技术人员不到位、专项资金下拨缓慢等问题,由区水务局牵头,林业、农业、国土、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抓好农业生产用地综合整治、荒漠化治理、农业退耕还林、灌溉设施改造等,坚持大兴农田水利,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原则,不断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修复完善防旱池、人畜饮水池、提灌站、灌溉渠系及输水管道等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汛抗灾能力和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率。目前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余亩,通过坡改梯、经果林等措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平方公里,修复水毁设施225处,混凝土渠道5.8公里,由区政府主导,乡镇及社会民营企业参与,组织7个乡镇1100人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
(3)筹措资本强运行。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资金增长机制,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PSL、PPP项目、地方政府债券、管养分离等运营管护方式,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探索设立“受益村民自筹为主,区、乡财政补助为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基金,保障工程管护经费来源。截至目前,全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总投资3242.79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731万元,对河道堤防工程、标准化蓄水池等10个水利工程项目、12个饮水安全项目分解资金,11月前全部拨付到位,并对已建成项目组织验收。
(4)产业配套创机制。综合全区山地面积覆盖广、坡地多、气候环境差异大等特点,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的路子,把治林与治山、治水、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在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等各个环节突出生态内涵,建立林业生态项目推进机制,提高广大农民自主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积极性。今年以来,计划投资金60余万元,巩固提升11.8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项目1000亩,全区发展以“利州香菇”为主的木质食用菌4000万椴以上,建立核桃、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万亩,规划实施农田坡改梯项目30余个。